【動漫雜談】關於動畫製作:
「業界藥丸」的說法似乎伴隨著五年大限的安全度過,逐漸消失在了日常的討論中。
不過還是時常能見到一些通過理性分析,來表達對動畫發展的擔憂的帖子。
日本網友吐槽說:希望「以「鬼滅之刃」的品質為目標的作品」,不會被製作成「看起來像《鬼滅之刃」的作品」。。 這會導致動畫失去多樣性。
同時,這位網友也在評論區解釋了他對於「動畫多樣性」的理解。 他認為,過去每個作畫監督都在表現著自己的個性,讓觀眾每次都能享受到不同的樂趣。
而現在,因為個性突出與眾不同的作畫監督,很可能會在網路上被貼上「作畫崩壞」的標籤。 觀眾的價值觀是狹窄的,如果都以《鬼滅之刃》的品質去作為評價標準,很可能進一步導致動畫多樣性的喪失。
其實這位老哥說得有點道理,不過就現在來說,雖然《鬼滅之刃》會影響很多觀眾的評價標準。
但真正能從企劃階段就決定要達到這種標準的優秀作品,每個月也不會出現太多。 畢竟這種高品質製作的背後,可能壓上整個動畫公司的家底。
還有外國網友也發表了類似的擔憂,他認為「組建明星團隊,是當今日本動畫的障礙」。。 他討論了把明星動畫人集中起來,會對動畫本身以及整個產業的影響。
首先,明星團隊會接到大量的動畫預定,導致工期的過度飽和。 比如CloverWorks的梅原翔太團隊,還沒從《奇蛋物語》的製作中緩過來,又要去做更衣人偶,甚至還要兼顧《孤獨搖滾》的製作。
這也導致了動畫人們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,甚至會產生動畫公司內部的激烈競爭。
另外,還有一些動畫專案,因為組不起理想中的團隊,而耽誤了製作的進展。
他舉了個例子:大家能想像《朝花夕誓》的製作團隊,在缺少了井上俊之和被他吸引來的原畫師們的情況下,被迫製作續作的情景嗎?
最後,他還談到了最現實的為了競爭人才導致的「溢價」問題。 與之相對應的,是很多缺乏經驗的動畫師們,不得不用低於平均的單價來製作那些「無人問津」的作品。
總之,為了實現極高的製作標準,去強行拉攏明星團隊,也許不一定是長久之計。 這裡點名表揚京阿尼的人才培養體系,以及紮實且有計劃性的製作模式。